深圳支教夫妻:跟随东西协作步伐,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
【编者按】“协作家庭”是东西部协作携手促振兴的温暖缩影。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协作一对对广东夫妻跨越山水,步伐扎根广西、为山贵州等东西部协作帮扶一线,区孩将技术、梦想经验与深厚情谊融入县域发展、深圳产业协作、支教民生改善的夫妻实践中。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书写帮扶故事,跟随以携手奋斗诠释山海情深。东西点亮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南方农村报记者将走近这些跨越省际的“协作家庭”,记录他们倾情帮扶的动人足迹,展现东西部协作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践的生动转化。
4小时的高铁、20分钟的地铁、5小时的大巴......从广东深圳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即便最快行程,也得花上将近10个钟头。几天前,深圳市艺术高中教师夫妻贾红召、王艳梅经过一整天的奔波辗转后,终于抵达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此后,他们将在此开启长达两年的支教之旅。
王艳梅(左一)、贾红召(右一)日常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消费帮扶等领域,共同推进粤桂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纵深发展,开创了山海相连、东西互动、粤桂协作的良好格局。深圳市艺术高中和东兰县高级中学是国家东西部协作发展战略框架下粤桂协作的结对学校,深圳市艺术高中多次选派优秀教师“组团”赴东兰县高级中学支教,教学经验丰富的贾红召、王艳梅作为第三批帮扶教师奔赴东兰,他们俩也是少有的“夫妻档”教育帮扶组合。
是夫妻,也是战友
这批次支教帮扶任务,深圳市艺术高中需要选派三名教师。面对学校师资紧张的情况,贾红召和王艳梅几乎没有犹豫就报了名。“我们家孩子已经读大四了,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应该站出来承担这个任务。”贾红召表示,“很多年轻教师小孩比较小,综合考虑家庭等因素,我们更有条件投身支教工作。”
贾红召(右一)、王艳梅(右二)奔赴东兰县高级中学支教。(受访者供图)
但贾红召、王艳梅都是“70后”,相比于年轻人,体能和适应能力难免有所差距。王艳梅虽说有过支教经验,但深入离家这么远的山区长期支教,还是第一次。他们的孩子也不免担忧:“那边条件比较艰苦,害怕父母年龄大了吃不消。”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的发达与便利,确实可能是很多地方没法比的。来之前,我们也通过网络等详细了解了东兰,知道是相对欠发达的地方。”王艳梅表示,“但是我觉得,通过支教能够给这边的孩子一些启发、引导,在他们梦想路上点亮一盏灯,是特别有意义的,这也算是给自己的教育生涯上再添一个亮点,所以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困难准备。”
说干就干,夫妻二人说服了孩子,便带着满腔的教育热忱毅然奔赴东兰。“我们最开始就是决定要一起去支教,两个人互相照应、彼此支撑,再难的路,也能走得稳、走得远。”贾红召表示。
一人协作、全家协作。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广东,和贾红召、王艳梅一样,举家奔赴东西部协作帮扶地区的“协作家庭”有近数十对。
做教书匠,也做“造梦师”
“因为要待两年,我们几乎把半个家都搬来了!”贾红召笑着说,他们带上了所有可能用到的东西,做好了“长期扎根”东兰执教的准备。
令夫妻俩倍感温暖的是,学校与当地相关部门提前为他们准备、整理好了住处,各方面周到细致的安排让他们抵达当天就能安顿下来,迅速投入工作。王艳梅表示,尽管前期面临环境差异大、水土不服等挑战,但在校领导的关怀下,他们正逐渐适应新生活。
东兰县高级中学领导与贾红召(左三)、王艳梅(左四)等支教老师交流。(受访者供图)
目前,贾红召、王艳梅均担任高一数学老师。通过与本地教师的沟通交流,他们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准备将教学重点放在初高中衔接上。“如果衔接不好,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影响心理健康。”贾红召说道,他们计划等正式开学后,举办学法讲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节奏。
“粤桂组团式教育帮扶是深度帮扶,希望能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王艳梅说道。
此外,据他们观察,当地留守学生比例较高,部分学生周末不回家,都是留校自习。夫妻俩表示,除课堂教学外,他们将重点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学业和生活帮助。
“相比于提升成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帮孩子们开阔视野、开拓思想,带领他们树立自信、敢于追梦。希望深圳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帮助孩子们的成长!”贾红召表示。
山海有隔,教育无界。当高铁的轰鸣渐远,大巴的颠簸化作脚下坚实的土地,贾红召与王艳梅携爱为盾、执教为矛,正式开启了两年的支教征程。他们是广东众多“协作家庭”中守望相助的生动缩影,更是东西部教育帮扶路上无数奉献者的真实写照——每一步跨越山海的奔赴,无一不在为大山深处的梦想铺路。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曹童童
相关文章: